三国之谋伐

首页
字体:
上 页 目 录 下 章
第十九章 年轻袁绍,雄主之姿(感谢鲁比大佬盟主打赏)(2/2)
倾尽全力才弄上去的,不得不继续做下去。

    听到自己要外放太守,去地方当土皇帝,袁术当然开心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袁隗点点头道:“不过也没有十成把握,我叫你过来,只是让你做好心理准备,看你愿不愿去。”

    “愿意,当然愿意,天天看宫门,我早就嫌烦了,只是不知是何地?”

    袁术毫不犹豫同意。

    袁隗便说道:“愿意就好,如无意外,应当是长沙郡。”

    “长沙郡?”

    袁术心中窃喜,那地方好呀,天高皇帝远,而且非常富庶,是个好地方,当下高兴地道:“那就拜托叔父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,去吧。”

    等他走后,袁隗又差人叫来袁绍。

    袁绍长得姿貌威容,相貌英俊,抵达袁隗府邸,恭敬地对袁隗说道:“叔父。”

    相比于对待袁术,袁隗对袁绍的态度就好得多,笑着说道:“本初,最近在忙些什么,有些日子没回府里了。”

    袁绍恭敬道:“大将军这几日常与我交谈至深夜,绍实在脱不开身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袁隗说道:“你得大将军赏识,是件好事。不过还有另外一件好事,看你愿意否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袁绍不解道:“是何事。”

    袁隗道:“那新任的尚书令陈暮陈子归,你可曾听闻?”

    “自然。”

    “他愿意举荐你为永昌太守。”

    “举荐我为太守?”

    袁绍一头雾水,自己和那陈子归素来没有交情,他会这么好心?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
    袁隗点点头,说道:“那陈子归有求于我,作为交换,你与公路每人一地太守,过两年之后,我再想办法把你们调回洛阳,有了这份资历,就算没有当上九卿,最少也是京兆尹或者司隶校尉,将来再为我袁家添二公,亦不远矣。”

    之所以袁隗不对袁术说这些话,而对袁绍和盘托出,是因为袁隗和袁逢其实都比较欣赏袁绍。

    记载:“绍生而父死,二公爱之。幼使为郎,弱冠除濮阳长,有清名。”

    虽然袁绍是袁逢的庶子,但过继给了袁成,那也算是袁家嫡子。所以袁隗和袁逢都比较喜欢他,对袁术就严格许多。

    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,做父母的,对子女要求肯定很严格。如果是亲戚家的孩子,那肯定要表现得喜爱,就算做错事情,也不好意思责骂。

    更何况袁绍的能力确实要比袁术优秀,为人处世,心胸谋略,袁绍都要比袁术强得多。

    唯一的问题就在于,袁绍因为四处结交党人而得罪过宦官,袁隗甚至因此被大宦官赵忠警告过,以至于袁家根本不敢给袁绍资源,帮他提升职务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使得袁绍必须要依附何进,才能混个一官半职,这是最可惜的地方。不然的话,袁绍也不可能到现在才六百石。

    如今新任尚书令愿意帮忙举荐,还说会想办法说服天子,袁隗当然一百个愿意,现在就看袁绍的意思。

    只是出乎袁隗意料的是,袁绍迟疑片刻,说道:“此事,容我考虑考虑。”

    袁隗脸沉下来:“本初,永昌虽是偏僻了些,但还算安稳,只要你过去待一两年,我很快就会把你调回洛阳,这是一个晋升机会,可不能错过。”

    “叔父,这些绍自然清楚,只是如今绍得大将军赏识,我不愿在此时离开。”

    袁绍坚定地摇摇头。

    他以前也不是没有被朝廷征辟过,但当时在给母亲守孝,不得不拒绝征辟。

    如今倒是想往上爬,可与党人为友,导致被宦官排斥,正常的升迁机会已经断绝,只能从何进那想办法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东汉历史是外戚与宦官轮流掌权。

    如此反复更迭,权力交错。

    当时很多士人都

     =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 页 目 录 下 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