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谋伐

首页
字体:
上 页 目 录 下 章
第二十二章 朝议(2/2)
,品秩在千石到秩比千石之间,平日里虽然不经常上朝,却也偶尔会有诏令面见天子。但今天不止这些人,还有很多底层官吏,既是这些中层官员的属官,各自站在自己的上官身后,按照官员的品秩大小依次列队。

    大将军何进站在队伍最前面,听到赞礼官喊话,踩着小碎步第一个走入宫门。汉朝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可以入朝不趋、剑履上殿、谒赞不名,一个是萧何,一个是梁冀,以后汉献帝时还要加个曹操。

    何进论起能力比之萧何差百倍,论起权势也比梁冀曹操差百倍,当然没有这个特权,和三公九卿百官一样,都要急步前进,也就相当于一路小跑,在寒风中冷得冻出鼻涕。

    原来在却非殿的时候,只要进了却非门就可以进殿。现在忽然移到了玉堂殿,就得多走两个宫殿,差不多三四百米距离,冷得诸多官员够呛。

    好在过了嘉得殿和兰台,玉堂殿近在咫尺,只是官员们觉得奇怪的是,玉堂殿大门紧闭,并没有打开。

    “奇怪,怎么门关着,难道不是在玉堂殿?”

    “有左右礼曹和宫中宿卫在门口守着,应当是这里无误。”

    “那为何?”

    “你们看,这玉堂殿有些奇怪。”

    “哪里奇怪了。”

    “别的宫殿上面都挤满了雪,就玉堂殿附近与宫殿顶十分干燥,没有积雪,这难道不奇怪吗?”

    “还真是耶。”

    官员们注意到玉堂殿顶没有任何积雪,一边啧啧称奇,又百思不得其解,不知道什么情况,只能继续跟着大队伍往前走,在雪地上留下一列列脚印。

    何进带着三公九卿走到殿门口,又听到赞礼官一声呐喊:“开门!”

    呼呼呼!

    玉堂殿的大门打开,温暖的空气流出来,带给所有人一丝暖意。

    屋子里,居然温润如春,无比舒畅。

    “进殿!”

    在赞礼官的声音中,诸多官员们踏入殿中。

    只觉得大殿内暖烘烘的,就好像被包裹在了和熙的春光里,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温暖。

    官员们甚至看到左右站岗的宿卫额头上在冒汗,原本应该穿着厚实的宫女们换上了夏日才穿的留仙裙,外批纱衣,显得轻盈无比。

    虽然满腹疑惑想找人倾诉,但正殿礼仪上谁也不敢说话。

    “拜谒天子!”

    赞礼官又一声喊叫。

    汉灵帝刘宏在数十位小黄门、中常侍、宫女近侍、议郎、侍郎、郎中、羽林簇拥下,从正殿后的偏殿进入殿中。

    他穿着正统的玄色龙袍,外披大红色宽衣,龙袍上半身是黑色,下半身是红色,代表东汉火德继承了西汉开年时候的水德。

    群臣左手压右手,举手加额,鞠躬九十度,口中高呼万岁。

    万岁这个词汇春秋战国就有,刘邦开大朝会的时候,每次都是群臣高呼万岁,以此成为了朝会常例。

    “礼毕!”

    赞礼官喊话结束之后,群臣这才起身,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,最后手放下,完成了礼仪。

    刘宏说道:“都坐吧。”

    他自己也跪坐在了大殿主坐之上,旁边是张让赵忠乐松陈暮等近侍。

    陈暮观察下方群臣,里面还有一些认识,比如曹操。

    曹操的济南相被刘备抢走了,曹嵩没有帮他活动外出,而是在西园帮他买了个光禄大夫。这可是实打实的光禄勋二千石属官,实权不小,在光禄勋刘宽的身后正襟危坐。

    还有荀和,目前是将军主簿,六百石,坐在将军长史和将军司马之后,算是比较底层的官员。

    刘表被何进举荐为北军中候,也跟在何进的身后。

    现在北军中的中层官员都被关在监狱里,要等到年底十二月三十号天下大赦的时候才会被放出来,所以北军就由何进领着,目前的北军军官也都是以何进为主。

    卢植也在里面,年中的时候被左丰谗言下狱,皇甫嵩和刘备上书营救,看在冀州黄巾已经被剿灭的份上,汉灵帝让他官复原职,做了之前校勘经文的尚书,隶属于尚书台。

    除了这几个熟人,还有一些则是来洛阳那么久,各方面接触认识的一些官员,像太史令单飏,掌管鸿都馆的国家典藏,在学馆有过接触。

    还有鸿都文学乐松、江览,议郎韩说,尚书张驯,主要还是学术方面,鸿都馆是个图书馆嘛,来的人肯定多是学者。

    不过陈暮知道,这里面肯定还有大量青史有名的人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袁绍也被何进征辟为属官,目前听说好像是当羽林左监,在这一点上他混得不如曹操,人家曹操早就是两千石,袁绍到现在才六百石,与宿敌相比差了许多。

    但这其实也不能怪袁绍,很多人以为袁绍和袁术是堂兄弟,实际上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,而且袁绍还比袁术大。

    然而袁绍的母亲是个婢女,袁术的母亲却是袁逢的老婆,是袁逢的嫡次子,两人地位可谓天差地远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袁术年纪比袁绍小,但却也已经是两千石的虎贲中郎将,袁绍却是个六百石的羽林左监,还是投靠何进换来的,他的叔父袁隗没有帮过他一次,袁绍也过得挺艰难。

    数百官员们坐好,场内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刘宏笑着说道:“诸卿进殿之后,感觉如何?”

    早就答应做托的太仆杨赐站起来,拱手笑道:“十分温暖,不知陛下是用何办法让殿内如此舒畅。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代表了所有官员的疑问。

    汉朝有钱人过冬一般是准备香炭,随身带个暖炉烧炭,也就是汉朝的暖宝宝。

    可炭火烧得再旺,也不可能让整个大殿都暖和。更何况群臣们感觉暖意是从地下传来,难道天子是将地下挖空,在里面烧火做了火炕?

    火炕这个东西西汉就有,但问题在于那么大的一个宫殿,而且要支撑庞大的殿主体,挖空下面还不得塌了?

    这怎么做得了火炕?

    刘宏大笑道:“此物乃是地暖,是将热水放置于地板之下,诸卿若是有兴趣,不如回家也做一套,花不了多少钱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等神物?”

    “地暖?当真是好东西,整个房子都充满了暖意。”

    “地板下放热水?不知道安不安全。”

    “没看玉堂殿那么大的宫殿都结结实实吗,肯定是十分安全的。”

    群臣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刘宏见目的达到,对左右礼曹使了个颜色,左右礼曹立即拍打了一下铜锣,巨大的声音让所有人都闭嘴安静。

    “如果诸卿也想要家里有个地暖过冬,可找毕岚宋典。”

    汉灵帝看了眼毕岚宋典二人。

    这两人是前两年才做的中常侍,资历不深,都只有三十多岁,不像张让赵忠老谋深算,这一次承担了那么大的任务,只觉得荣光满面,站出来骄傲地俯瞰着群臣。

    “就是不知道多少钱,若是价格不贵的话倒是可以考虑。”

    “一些热水能花多少钱,陛下,我要一套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要一套。”

    官员们纷纷报名,很快订单就达到了上百套之多,等到事情传扬出去,就不止百套了,可能数百上千套都有可能,估计毕岚宋典这个冬天有得忙。

    见地暖设备推销得差不多,刘宏微笑地点点头,又看了眼左右礼曹,铜锣再响,全场肃静。

    “地暖的事情先放下,等朝议结束后再谈。”

    刘宏脸色逐渐严肃起来,高声道:“来说说第二件事情,今年灾荒不断,冀州豫州青州三地黄巾猖獗,百废待兴。我欲从扬州益州荆州三地收每亩百钱田税,用来赈灾冀州豫州青州三地,诸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话说完之后,全场鸦雀无声,百官所有人的脸色,都开始变幻了起来。

     =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 页 目 录 下 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