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之新帝国

首页
字体:
上 页 目 录 下 章
第417章天下正宗(2/2)
刘泽清的兵力重点是防守在了运河一线,对于其他的地方,他是无能为力了,以至于地方兵匪横行,都有一种乱世的迹象,就算是作为西三府兖州府绝对的核心地区曲阜附近,也都出现了土匪山贼横行的局面,这令衍圣公他十分的担忧。

    虽然说即使是江山变革,皇朝更替也都会优先保证他们孔家的利益,只要他愿意向新朝臣服,新朝一定会接纳他们,即使是粗鲁不文的蒙古人,都会接纳他们,更不用说其他的人了,所以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都不会变更,但是他们怕的就是这些泥腿子在造反,这些泥腿子根本就不尊重读书人,根本就不尊重孔圣人。

    而且对于现在大明的情况,他也感到担忧,衍圣公他虽然身为富贵之家,高高在上,但是他却是知道民间疾苦,知道西三府的百姓其实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他们这些当官的其实也是相当于坐在了火山之上,就看什么时候烫着了屁股。

    衍圣公他也为家族的未来和利益而担忧,虽然他是作为山东的四大家族,四大地主之一,但是要养的人也多,这么多人等着吃饭,他也都忧心不已,特别是山东这几年,连年的干旱,粮食欠收,眼看着收入减少,他也感到有一些的枉然和惶恐,手中无粮心里慌啊。

    华夏是没有千年贵族的国度,这话一点不假,华夏人性格偏激,不破不立,改朝换代大都是斩尽杀绝,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,让他永世不得翻身。

    因此历史上几乎没有成功延续的贵族,即使有,也非常短命,比如两晋南北朝的望族都是来去匆匆,像过往云烟。

    但是华夏历史上却有一个例外,那就是孔氏家族,它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当代,历经两千多年风雨,经久不衰。

    两千多年来,政权更迭,时代变迁,皇帝像走马灯一样,换了一个又一个,而孔氏家族家族后代一直享尽奢华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敬奉绵延不绝,连异族入侵之时也未曾中断过。

    那些对反对派历来是冰雪一般残酷无情的皇帝,对孔家却是分外开恩,敬爱有加,不但会给其家族的继承者高官厚禄,还会奉若上宾,秋毫无犯。

    孔家之所以享受如此殊荣,成为历代王朝的座上宾,不是因为这些心狠手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法外开恩,而是因为孔圣人创立的儒学,是皇帝们权力斗争的百科全书,孔孟之道是驾驭黎民的灵丹妙药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孔府才历经磨难毫发无损、巍然屹立,孔家后人才享尽荣华,高枕无忧。

    对于孔家在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的表现,有人指责骂之二臣家奴,有人理解,顺应朝流才能活下来,强如汉堂今何在?

    指责者说孔孟之道是国学,孔家深受皇恩,理应为爱国表率,国觞之时应以身殉国全其大节,这样做置民族大义不顾,实在有违师表,欠妥欠妥。

    理解者说,历代统治者善待孔家,是因为儒学有利于巩固他们的统治,是公平交易,不是法外施舍,而孔家后代犯不上因为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被道德绑架,牺牲身家性命。

    再说,国家平时安乐的时候,百姓可以做些事;但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候,百姓的力量非常有限。

    毕竟往小处,江山社稷是皇帝老儿一人一家的事;往大处说是利益集团、是帝国边防军的责任。面对穷凶极恶的入侵者,前方将士都抵挡不住,十万将士齐卸甲,竟无一人是男儿,你要手无寸铁的百姓又能有什么作为?都去殉国吗?没有人民,哪里来的国家?人民被灭种了,谁来继承发扬华夏文化呢?

    连老百姓都能算出的一笔账,历代孔门子孙自是深解其中之意。

    圣衍公他自己作为一家之主,自然就知道作为一个家族的领导人,这该有多难,他孔家虽然说是富贵已极,但是靠着他们吃饭的也多,许多人都指责孔府在天下大灾之时没有大力的赈灾,但是这些人他又何尝知道,孔府家大业大,收入大开支也大,区区曲阜一县之地,又如何能令他们兼济天下。

    倒是迅速从东边崛起的刘家引起的他们的注意,刘家在短短的20年时间就有了富甲天下的说法,刘家的掌门人刘远桥可是有八面佛之称,手段惊人,成功的挤走了另外的几家,被现在的山东人称为山东的四大家族,现在这一位家族的掌门人,居然派人来向他求亲,愿意娶他望门寡女儿为正妻,来的还是他的好友静云公,这就令他有些难以抉择了。

     =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 页 目 录 下 章